如今,中国轴承行业发展的现状从工业经济规模角度看,中国的轴承行业已跃居世界总量第三,但是产品的精密度、技术水平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轴承行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低下
大多数公司在建立和运行创新系统,投资于研发和创新,开发人才等方面处于低水平,提供行业服务的科研院走向企业化,没有研究、投资,从而削弱了行业的研发能力。因此,整个行业的“两个弱点和两个少数派”显著。简而言之,就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国际标准制定力的参与薄弱,独特的技术和专利产品很少。今天,我们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基本上是模拟,并且已经持续了数十年。高速铁路乘用车,中高级车,计算机,空调,高档轧机等重要设备的轴承产品开发能力较低。从支撑轴承和维护轴承基本上是进口的事实也很明显。
2.中国轴承行业的制造技术水平较低
中国轴承行业的制造技术和加工设备发展缓慢,车削加工数控率低,磨削自动化水平低,全国只有200余条自动生产线。大多数公司,特别是老国有公司,仍然使用传统设备作为主要生产力。先进的热处理工艺和设备,例如对于轴承寿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的控制气氛保护加热,双细化、贝氏体淬火等覆盖率低,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新型轴承钢的研发,钢材质量的提高以及润滑,冷却,清洁和抛光工具等相关技术的开发尚未达到轴承产品水平和质量提高的要求。因此,造成工序能力低指数,低一致性,产品处理尺寸的较大差异以及产品的内在质量不稳定,从而影响轴承的性能,寿命,精度和可靠性。
3.中国轴承行业的低集中度生产
全球八家主要跨国轴承公司占全球轴承市场销售额近400亿美元中的75-80%。德国的两大的公司占全国总数的90%,日本的五家公司占全国总数的90%,而美国的一家公司占全国总数的56%。而在中国,瓦轴等7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轴承公司仅占全行业的28.3%。
近年来,中国的轴承发展进步,工业化逐步发展,目前,中国约占世界轴承市场的10%,销售数量是世界第三。但是,与世界轴承行业相比,中国轴承仍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高科技,高精度,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低,这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稳定性。
深圳大华轴承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要生产销售内径1~15mm的微型
深沟球轴承,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在东莞和上海均建立了工厂,同时也是日本
美蓓亚轴承一级授权经销商,台湾
TPI轴承华南总代理,公司产品线丰富多样,适用行业更广。